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O|日韩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综合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欧美在线不卡|99国产欧美精品久久久蜜臀-秒影AV

山東德州:宣傳欄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時間:2021年12月08日 作者:任強 來源:東營網-東營日報

連日來,細心的市民發現

德州城區一些小區的垃圾桶舊貌換新顏

“穿”上了帶顏色的“新衣”

桶身上還印有清晰的分類圖標和文字

但有市民依舊“垃圾混裝”

或不清楚如何進行正確分類

山東德州:宣傳欄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分類垃圾桶內垃圾“混裝”

10月18日,記者對德州城區運河街道、新湖街道、新華街道等近20個小區進行走訪,發現多數小區基本配備了分類垃圾桶,桶身上的標識也較為顯著,部分垃圾桶上還標注了該種類垃圾包含哪些物品,來幫助市民規范投放垃圾。

雖然垃圾桶上的標簽和文字已經足夠明顯,但當記者打開多個小區的分類垃圾桶后,發現桶內“混裝”的生活垃圾不在少數。許多成袋的垃圾中涵蓋多種生活垃圾,但市民卻將其直接投放到標注可回收垃圾或其他垃圾的垃圾桶中。部分小區居民在使用分類垃圾桶時,依舊將其當作普通垃圾桶,秉承著“扔滿一個再換另一個”的理念,毫不在意垃圾桶上標注的字樣。

此外,記者還發現許多分類垃圾桶中垃圾幾乎已經溢出,大件的建筑垃圾遍布各個種類的垃圾桶。更有市民為了省去垃圾桶翻蓋的環節,竟然將垃圾隨手丟棄在垃圾桶附近,或者為了少走兩步路,直接將垃圾向垃圾桶方向進行遠程投擲。

多數市民不會正確分類投放

記者在商貿大道附近的時代花園小區內觀察近1小時,發現前來倒垃圾的8位市民中,僅有一位市民按照垃圾分類的標準進行了垃圾投放,有兩位市民在查看垃圾桶上標注的垃圾分類標簽后投放錯誤,其余市民則對于分類垃圾桶“毫無概念”,直接隨意進行垃圾投放。

隨后,記者隨機對近50位市民針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相關知識進行詢問,僅有極少數市民可以接近準確地進行分類,部分市民僅能對少量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多數市民還沒有掌握正確的垃圾分類知識。

“這個垃圾桶上的標簽寫得挺明白,但是我還真不清楚我想丟的這些垃圾到底屬于哪一類。”家住時代花園小區的市民孫女士說,在發現分類垃圾桶開始投放后,每次扔垃圾都會十分糾結,經常是先在網上搜索才能知道如何投放。

除了不知道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外,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仍舊是將不分種類的垃圾全部置于同一個垃圾袋中。“每天清理小區內垃圾桶時,垃圾袋中總是有各種的垃圾,垃圾桶上標注的投放種類提示幾乎形同虛設。”在時代花園小區內清運垃圾的保潔人員告訴記者。

宣傳欄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垃圾分類絕不僅僅是在小區內放置分類垃圾桶這么簡單,總體來看,垃圾分類大致可以分為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四個環節,而放置分類垃圾桶所針對的僅僅是“收集”這一個環節。

在不少小區,雖然已經設立了分類垃圾桶,但是在進行清運時依舊會不分種類地將其混在一起,集中進行運送,并未進行垃圾分類。

記者針對垃圾分類的情況,與多個小區的物業負責人也取得了聯系。不少物業負責人表示,現階段進行定點投放,先提高小區內分類垃圾桶的覆蓋率,隨后再針對垃圾分類展開一系列舉措。

但在新華住宅小區(東區),該小區除了為垃圾桶貼上了分類標簽外,還在集中投放點處設立了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的宣傳欄。市民通過瀏覽宣傳欄上的生活垃圾分類提示,便可以明確自己想投放的垃圾屬于哪一種類。“該宣傳欄的設立既可以幫助市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還可以減少垃圾投放錯誤的情況。”新華住宅小區物業李經理告訴記者。

山東德州:宣傳欄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新條例”或成“破局”關鍵

記者在與多個街道的負責人員溝通時,他們也紛紛表示,在隨后的時間中,將會通過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對市民進行宣傳教育,并安排人員進行駐守,現場輔助市民進行規范地垃圾分類,從根本上去治理垃圾分類這一難題。

垃圾分類是民生大事,如何推動垃圾分類的實施,解決垃圾分類“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必然離不開管理條例的制定和法律法規的實施。在德州市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二次會議上,《德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進行了第一次審議。會后,通過多種方式廣泛征求意見建議。

根據征求到的意見建議,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會同有關部門對條例草案進行修改。據德州市人大常委會最新消息,該條例已于9月28日經德州市第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正在報請省人大常委會批準。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后,將做好法規宣傳和貫徹實施工作。

該《條例》主要從生活垃圾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運輸與處理,宣傳引導與社會參與,保障措施與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概述。《條例》的制定完善了我市垃圾分類法制體系,同時也將為德州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供“加速度”。

他山之石:

“新風尚”還需成為“好習慣”

垃圾分類的實現離不開全民行動。面對垃圾分類從“新時尚”變成“好習慣”這一難題的不僅只有我市,很多城市都正在通過實踐去摸索前行的路。

2020年5月1日起,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要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公共場所的管理單位、餐飲企業、農貿市場等,強制開展垃圾分類、推進垃圾減量,加強對垃圾分類的評比和考核,探索設立垃圾“不分類、不收集”懲戒機制,鼓勵物業等促進垃圾分類落到實處的同時,還完善積分獎勵政策,為居民建立積分獎勵賬戶。并建立大件物品、廢舊衣物預約回收機制,規范技術標準,建立源頭排放登記制度,開展垃圾產生量調查,建立動態監測體系。

上海為規范生活垃圾產生者分類投放行為,制定《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相關政策實施后,2020年7月2日,上海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曬“成績單”,居民區垃圾分類達標率達到90%以上,單位分類達標率達到90%;6月上半月,可回收物回收量、有害垃圾分出量、濕垃圾分出量同比分別增加71%、1120%、38%,干垃圾處置量下降19.7%;完成2.1萬余個分類投放點規范化改造;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處置總能力達到24350噸/天。

垃圾分類并非小事,它不僅是基本的民生問題,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題中之義。垃圾分類也并非易事,需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引導、持續推進,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生活垃圾分類在德州剛剛起步

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

如何“破局”亟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