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O|日韩欧美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综合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欧美在线不卡|99国产欧美精品久久久蜜臀-秒影AV

青青之島 精彩“分”呈——山東青島奮力書寫垃圾分類民生答卷

時間:2023年05月19日 作者:馬文華 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

    作者:馬文華

從試點初探、落地生花,到全面鋪開、成效凸顯,山東省青島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按照全鏈條推進、全過程提質、全社會參與的總要求,充分發揚釘釘子精神,走出了一條具有青島特色的垃圾分類之路,實現了由點到面、由弱到強、由增量到提質的跨越式發展。

發揮示范作用深化基層治理

青島市堅持黨建引領,通過黨員先鋒示范、公益力量助推、多方參與共治,很快打開了上下齊心努力、倡導綠色時尚的新局面。

青島市各級黨政機關建機制、配設施、強體系、深動員,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帶頭示范作用,帶動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深入開展。目前,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規范化已實現全覆蓋。

青青之島 精彩“分”呈——山東青島奮力書寫垃圾分類民生答卷“青青之島‘分’享美好”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現場

出臺《青島市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等,將生活垃圾分類作為創建節約型機關重要指標納入全市公共機構節能年度考核范圍,通過加強市、區兩級考核檢查,督促垃圾分類工作落實到位。

全市公共機構配備辦公室小型“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類收集容器6000個、樓層大型可回收物收集容器1000個,建立完善全市公共機構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在市級機關集中辦公區配備廚余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四分類生活垃圾投放點、可回收物智能回收設備等設施,形成完整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體系。

進一步規范分類收運,全市公共機構與有資質的生活垃圾收運企業簽訂收運協議。2022年回收物品包括:廢棄電子產品類5.3萬余件,辦公家具桌椅類4.3萬余件,廢紙類約20噸,金屬及其他類約170噸,廢舊硒鼓、墨盒、熒光燈管等2500余件,其他小件及易耗品6萬余件。此舉有效提升了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

強化學習培訓,通過召開專項工作會、邀請專家授課、舉辦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增強干部職工生活垃圾分類意識。組織黨員干部開展生活垃圾“曬桶打卡”,堅持帶動家庭成員每日踐行垃圾分類。召開全市節約型機關創建推進會,交流推廣生活垃圾分類等工作經驗,部署生活垃圾分類、綠色辦公等工作。

各街道、社區黨組織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社區“兩委”主體作用,組織轄區內黨員帶頭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常態化開展站桶指導、入戶宣傳、發放材料、組織宣傳等工作,持續促進轄區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品質提升。

街道、社區黨組織壓實責任,建立黨員干部包片區、包樓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機制,實現無縫管理。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每一名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實行黨員定責到戶,定期開展聯戶指導,確保每戶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正確分類垃圾。街道、社區等基層黨組織聯合物業服務企業和轄區居民等,組建生活垃圾分類黨員志愿服務隊伍,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垃圾分類宣教活動,使基層垃圾分類工作力量得到有效補充、工作實效大幅提升。

注重體系建設提升工作成效

青島市按照合理布局、簡便易行、環境友好的原則,通過升級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及配套設施,提供人性化、精細化的宣傳引導服務,持續改善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環境,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普及率和準確率。

分類投放點怎么建?依托政府投入、企業投資、市場化合作3種形式配置分類投放點。2019年前,實現分類投放點全面配置;2020年起,分年度加快推進“撤桶并點”和“桶點升級改造”工作,全市共設置垃圾分類投放點近2.3萬處,其中已升級改造分類投放點近5000處、設置密閉投放點1500余處。

小區居民怎么投?設置“兩看一查”(即看指示欄、看投放指南、查垃圾分類小程序)快捷查詢途徑,方便小區居民快速、準確掌握生活垃圾分類方法。

大件垃圾、裝修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往哪兒投?按照“大類粗分、源頭分流、干濕分離”的原則,設置裝修垃圾和大件垃圾暫存點近2900處;通過設置可回收物容器、定制廢舊衣物回收箱、引進智能回收箱等方式,完善可回收物投放布局;通過設置有害垃圾專用收集容器、設定每月5號為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日、設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點,加強對有害垃圾的投放管理。

通過加強設施、優化網絡、規范作業等措施,確保各類垃圾專車專運、運輸線路運轉流暢,建立健全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處置環節無縫銜接的收運體系。

收運體系怎么建?配齊分類收運設施。一是配足收運車輛,根據垃圾分類類別,配置各類收運車輛1000余輛;二是健全收運體系,設置分類收運線路,收運體系基本覆蓋市區,進一步優化完善日間收運、公交式收運等模式;三是提升轉運能力,通過改造中轉站廚余垃圾專用泊位,提升廚余垃圾轉運能力近800噸;四是完善中轉設施,全市新建有害垃圾歸集點11處,可回收物分揀中心107處,大件和裝修垃圾分揀站8處。

收運作業如何干?規范提升分類收運作業質量,推進廚余垃圾日間收運,探索“車載桶裝、換桶直運”等多種收運模式,按照“作業定人、管理定責、收集定點、運輸定時”要求推進“牽線織網”工作。實施垃圾分類收運作業“三公開”(即公開分類運輸車輛、公開服務小區、公開運輸垃圾種類)制度,按季度更新并網上公示收運作業車輛信息,接受全民監督。

按照科學評估、適度超前原則,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鼓勵生活垃圾處理產業園區、資源循環利用基地等園區建設,形成以“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填埋為保障”的生活垃圾處置體系。

青青之島 精彩“分”呈——山東青島奮力書寫垃圾分類民生答卷集生活垃圾處理、環保宣傳教育及生態景觀公園功能于一體的西海岸新區靜脈產業園項目

市區垃圾到哪兒去?規劃建設以生活垃圾焚燒廠為核心的六大生活垃圾處理園區,目前,除膠州園區正在建設外,其余均已建設完成。加快焚燒處理設施建設,“十三五”期間新建生活垃圾焚燒廠5座,增加處理能力7200噸/日,全市焚燒總設計處理能力達8700噸/日,實現全域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改造提升小澗西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外觀,將其打造成具有親和力的花園式景觀。

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怎么處置?建成危險廢物集中處理設施2處,處理能力共420噸/日,滿足有害垃圾協同處理要求;合理規劃布局并規范城區的綠色回收站(網點),以示范性再生資源產業園建設為牽引,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進一步完善,構建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廚余垃圾怎么處置?搭建集中處置為主、分散處置為輔的廚余垃圾處理格局,建成廚余垃圾處理設施37座(含就地處理設施),全市廚余垃圾處理能力達到1390噸/日,滿足全市分類處置要求。

廣泛發動宣傳推動習慣養成

青島市打造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品牌——“青青之島‘分’享美好”,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宣傳,營造濃厚輿論態勢和氛圍。

組織專人“進家入戶、上店入鋪”提供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服務,以面對面交流互動為主,現場示范如何垃圾分類,解答居民各種疑問,切實調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敲門行動以來,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人員入戶宣傳服務達1261萬次。

青青之島 精彩“分”呈——山東青島奮力書寫垃圾分類民生答卷嶗山區組織小學生志愿者在金嶺美地小區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機關、進軍營、進企業、進酒店等宣傳活動,對各行業各領域實施精準式宣傳,手把手傳授垃圾分類知識,引導企業和市民養成分類投放習慣。

利用垃圾分類宣教中心、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等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宣教陣地,系統打造“垃圾的旅途”研學線路。市民可通過線上線下預約的方式,從垃圾產生、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到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全過程進行參觀線路個性化定制,極大增強了垃圾分類互動體驗感和趣味性,有效提升公眾參與垃圾分類積極性和環境保護意識。

為了讓生活垃圾分類這顆文明的種子像“星火”一樣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并快速形成“燎原之勢”推廣傳播,青島市開啟“星火計劃”,培養一支素質高、能力強、口碑好的生活垃圾分類志愿講師隊伍。實施“星火講師”駐街道、進小區等培訓、宣傳活動,讓垃圾分類公眾教育扎根社區、服務社區,引導市民人人都成為垃圾分類的倡導者和行動者。

近幾年,市、區兩級大力開展講師培訓,通過課堂授課、實地參觀垃圾處理廠、學員演說試講等多種教學形式,培養考核綜合素質達標的志愿講師近600名。

青青之島 精彩“分”呈——山東青島奮力書寫垃圾分類民生答卷青島市小澗西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廠(一期)項目

垃圾分類與市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為了辦好這件“民生關鍵小事”,青島市已連續四年將垃圾分類投放點升級改造納入“市辦實事”項目,重點任務納入市政府月度重點計劃督查督辦,列入城市品質改善提升任務頂格推進。目前,市區累計撤并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桶點1.1萬處,升級改造分類投放桶點近5000處,居民小區垃圾分類投放“微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每年邀請受益群眾和“兩代表一委員”、專家學者、機關干部、新聞媒體記者等開展“走進市辦實事見證民生項目”座談交流、現場觀摩評議等活動,同步謀劃好次年市辦實事項目,一年接著一年干,不斷增強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青島市高度重視垃圾分類相關輿情,對群眾反映問題及時解決、持續跟進,形成閉環管理,切實解決到位。高質量辦理“兩會”建議提案,每年組織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城市管理社會公眾委員等現場觀摩青島市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垃圾前端投放及末端處置等工作情況。

自2020年開始,青島市連續兩年將“環保世紀行”主題確定為生活垃圾分類相關內容。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同志等多次現場督查前端垃圾分類及末端處置相關情況。通過人大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推動全市垃圾分類工作開展,讓垃圾分類成為社會文明新時尚,助力城市品質提升和美麗青島建設。

此外,青島市還堅持“執法+普法”并重、“處罰+教育”并行。自2020年《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頒布實施以來,青島市在加大執法力度打擊違法行為的同時,推行“執法+普法”執法檢查模式,執法人員到沿街商鋪、餐飲單位、社區小區逐門逐戶執法檢查,同時主動宣傳垃圾分類法律知識,遵循“教育與處罰并重”,引導市民自覺履行垃圾分類義務。

凝聚各方共識同心協力推進

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強有力的資金保障體系。2020~2022年,青島市級財政共安排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獎補資金9000萬元,用于各區綜合考核以及“達標街道”工作獎補。各區(市)財政部門也安排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專項經費,建立常態化長效經費保障機制,推動轄區宣傳發動、硬件設施提升、第三方監管、分類前端作業等屬地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序開展。

為了加強資金使用績效管理,市級財政定期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專項審計,對審計發現的資金使用績效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行業主管部門,并會同其督促資金使用單位進行整改。經過多年探索,目前青島市已基本形成市、區兩級財政保障體系,助力青島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斷提質增效。

青島市教育局扎實推進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教育進校園工作,通過開展垃圾分類進課堂、“小手拉大手”等系列主題實踐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市教育局主要負責人員親自抓垃圾分類工作,分管負責同志調度落實,部門指導各區(市)做好中小學垃圾分類的培訓、督促、檢查、整改工作。

各學校積極開展垃圾分類知識進課堂活動,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教育長效機制。學校結合自身特色,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模擬真實情景體驗等方式進行課程實施,中小學、幼兒園生活垃圾分類學期開課率達到100%。

全市中小學和幼兒園持續開展“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節能周主題宣傳、“低碳生活,綠建未來”“小手拉大手”等垃圾分類專項活動,在全市教育系統掀起生活垃圾分類的學習熱潮。

出臺《青島市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方案》《關于在旅游星級飯店開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全市建成區、景區景點的餐飲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酒店范圍內不再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用品;引導大中型餐飲企業、文化旅游場所、星級賓館酒店等不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用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提供相關服務。積極開展對客人綠色消費宣傳引導,采取預訂提示、對自帶洗漱用品客人提供小禮品等方式減少一次性用品消耗。

全市旅游星級酒店、旅游景區、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服務場所,利用LED屏、宣傳欄等積極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加強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增強來青游客和市民群眾的垃圾分類意識。

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部署,青島市與吉林省白城市結成“1對1”協作對子,以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能力和水平為基礎,以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為目標,以常態化制度化交流互動為保障,積極構建生活垃圾分類工作“1對1”交流協作機制。聚焦兩地垃圾分類工作重點難點和需求期盼,因地制宜探索科學可靠、務實有效、綠色低碳的垃圾分類工作路徑,加強經驗共享、對策共謀、設施共建,通力打造青島市與白城市“一體兩翼三線四點”合作發展新模式。

深化“兩市一體”,搭建一個合作框架。青島市與白城市制定了《生活垃圾分類“1對1”交流協作機制工作手冊》,組建了“青島-白城1+1垃圾分類”微信群,對垃圾分類工作動態、有關政策、前沿信息等實時發布、實時共享,暢通兩地交流渠道。

放大“兩地經驗”,強化同頻共振。共筑制度化保障,結合青島市建立的監督檢查機制,白城市建立了不定期督導檢查和信息報送機制。共享市場化經驗,共建無害化處置設施。

青島市與白城市開展了全時段、全周期、全覆蓋的交流合作。按照“遠程謀劃研究、現場觀摩交流、分頭創建典型”三條主線,統籌線上線下資源、人員、措施,塑造垃圾分類新優勢。

作為垃圾分類“先行者”,青島市在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個基本環節摸索出了加強立法保障、后端決定前端、重點抓好黨員干部和青少年兩類人群、指導員站桶指導等可復制可借鑒的實踐經驗,為白城市加強垃圾分類體系建設提供了有益經驗和良好啟發。

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下一步,青島市將按照全面、深入、可持續推進的總體工作要求,聚焦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地不斷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面向未來,青島市將繼續著力提升環境品質、建設生態文明,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步伐,努力讓垃圾分類更科學、更現代、更時尚,譜寫“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的青島篇章。